科华UPS电源

成功案例

中国水利网站-专题重视-新闻专题-聚集水利热门-媒体视界

时间: 2023-04-20 20:29:39 |   作者: 安博体育平台官网登录入口下载安装苹果

>

  编者按:旧日“鱼米之乡”的一场稀有大旱,再次凸显了我国水利根底设备单薄、抗灾才能缺乏的现状。本年中心一号文件提出加速水利变革开展,便是要下 决计补齐水利这块短板,破解限制可继续开展的水资源瓶颈。传统丰水区域怎样抗旱?应对旱灾背面凸显哪些缺乏?面对水资源水环境的新改动,怎样树立长效的应 对机制?请看本报记者从湖南、湖北等重旱区发回的报导。

  6月3日—8日,南边区域呈现显着降雨进程,湖南旱情有用缓解,湖北、安徽旱情平缓,但江苏由于降雨较少,全省旱情没有缓解且有所开展。

  国家防总办公室计算,到6月8日长江中下流区域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安徽、江苏5省现在犁地受旱面积3439万亩,比降雨前削减2256万亩, 其间作物受旱面积2078万亩,比降雨前削减1126万亩。有197万人、44万头大家畜因旱饮水困难,别离比降雨前削减186万人、69万头。

  据悉,由于此次干旱继续时间长,旱情还未底子免除。特别是前期江河湖库水位偏低,水位上升还需求一个进程。

  6月4日以来,旱区总算迎来两场久别的降雨。抢种、补种,旱区农人又繁忙起来。

  在湖南南县赛南村田头,改种完中稻的农人钟奇才,回想起50多天的抗旱阅历,心境难以安静。

  地处洞庭湖内地的南县,本来“头顶长江、脚踩洞庭、腰缠四水”,水资源丰厚。但本年遭受的稀有大旱,境内的6条河流5条呈现断流。

  “本年补助高,争夺把早稻种下去。”钟奇才说,4月中旬政府安排抗旱抽水,农人纷繁育秧、泡田,他家的4亩双季稻悉数栽插下去。

  接下来的日子,稻苗天天叫渴,老钟着急上火。“从前到5月份,怎样也能下点雨,没想到本年这样旱。”钟奇才说,老天爷盼望不上,抽水的小河沟也见了底,为了保住稻田,他只能从邻近的小水塘抽水浇地。

  “浇一亩地,开支就要几十元!”塘里的水越来越少,老钟心里也越来越没底。他算了笔账,4亩地种子、肥料等现已搭进去1000多元。继续抽水浇地,还得往里贴钱;假如等雨,过了早稻成长要害期,收成必定不可;假如改种,那要狠下心丢了这一季。

  “稻苗一天天泛黄,看苗情打不了三成。”钟奇才下了决计,“翻耕,双季改单季。”

  据计算,南县本年47万亩早稻,严峻干旱面积达23万亩,估计亩均减产300斤左右,绝收4.6万亩。湖南全省32万亩早稻干燥死苗,悉数改种中稻或旱粮。洞庭湖水面仅780平方公里,比常年少1/3。

  在湖北监利县洪湖岸边,本应是“洪水一片”,却呈现出了冬天“枯水一线”的现象。面对大旱,朱河镇乡钥村农人黄宜望挑选等雨。

  黄宜望家种了3亩地,本年因旱没栽早稻,一亩地丢失400多斤。“首要是本钱高,不划算。”他说,正常年景每亩地投入500—600元,干旱年 景要水多、肥多,每亩多花300元。正常年景泡一亩田要6—8个小时,现在24个小时泡不透,用水量是往常的2—3倍,一亩要200—300立方米水。

  “这些天一直在听气候预报,就盼着雨水,抢补幼鱼苗。”监利县棋盘乡高潮村渔民连民华一脸忧虑,他本年养了100多亩的小龙虾,本来计划赚上一笔,可是由于干旱,一切都成为了空想。

  “从前这个时分小龙虾都现已卖了七八万元了,本年却只卖出去80多元,本年至少要亏上10多万元。”老连说,村里的其他渔民也境况类似,从前6 月份他的收买点每天至少要买卖几千斤,可是现在每天的买卖量不过200斤。“价格挺好,可是许多虾苗都了,供不上货。”棋盘乡0.98万亩鱼池干枯、 苗死,直接丢失4900万元,小龙虾根本绝收,直接丢失8000万元。

  眼下正值粮食生产要害节点,早稻进入产值形成期,中稻正在抛栽,旱区各地活跃调水、提水、引水,水利工程发挥显着效果。

  南县藕池河中支的哑巴渡电排站取水口邻近,一座简易凉棚,一张简易木板床,一台水泵配电柜,60岁的管水员王桂乡在这里度过了十几个昼夜。“乘降雨来水,电排站开足马力给下流提水,一天光电费就要几万元。”王桂乡说。

  “假如不是上世纪70年代修的这些电排站、运河,面对这场大旱将束手无策。”南县副县长罗毅君介绍,从5月初开端,县里全力“跨城镇、跨垸落、 跨灌区”调水,使用南茅运河,经过电排,将南洞庭的水调到藕池河东支,让水倒灌进入浪拔湖等地形较高的城镇。到现在,现已灌溉引水2600万方。

  6月4日,南县乌嘴乡牛场村乡民就开端泡田,“要不是政府花钱送来及时水,插不下秧,就只能改旱田了。水田改旱田,收成至少丢失一半。”村支书胡华强说。

  有无水利两重天。6月10日,湖南华容县指路岭村种粮大户王友金,种的50亩双季稻,30亩改种成单季稻,但还有20亩没有栽插。“尽管下了两 场雨,但旱得太久了,田里都是裂缝,没有工程瞪眼看,存不住水。”即使是改旱田,棉花苗移栽也要浇一遍“定根水”。而从5月份开端,华容县城14万人饮用 水就实施限时供水,每天要从长江抽保人饮。“天不下雨,就无水可抽。”王友金无法地说。

  抗旱攻坚,不吝投入。监利县西门渊闸是一个灌溉闸,掩盖三个城镇36.6万亩农田。可是由于本年长江水位低,不能自流灌,只好安装了8个潜水电 泵,打坝提水。从5月10日开端取水,现在取水1500万立方米,根本满意灌溉和家畜饮水。监利县水利局副局长曾重海说:“每天电费就要1万多元,全县共 设立了14个这样的点,每天提水400多万立方米,现已花了320多万元,潜水泵机都是新买的,要600万—800万元,曩昔以排涝为主,现在要旱涝兼 顾。”

  罗毅君说,为了抗旱灌溉,许多当地都是三级乃至四级提水,每亩本钱要300多元,农人承担不起,只能政府埋单。本年抗旱,南县现已投入2950万元,这关于吃饭财务的产粮大县来说,现已十分费劲。

  本年以来三峡水库累计向下流补水208亿立方米,其间5月初以来补水56亿立方米,长江中下流干流各首要控制站水位较近期最低水位抬升1.39 —2.98米。水位的进步使得当地经过引水、提水添加抗旱水源,保证农业生产用水成为了或许。曾重海慨叹地说,假如本年没有三峡加大泄量,即使当地投入再 多的钱和人,也只能是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”。

  据悉,本年抗旱湖南省发动21.8万台套抗旱机械,投入应急抗旱资金3.1亿元,累计完结抗旱灌溉面积445万亩。各类水利工程供给抗旱水源 12亿立方米,灌溉农田1100万亩。湖北调度一切水库放水,敞开涵闸390处引水、固定泵站1.3万处提水,累计供给抗旱用水59.3亿立方米。

  “雨丰而忘旱,临旱再掘井”,一些当地为了应急,有的补助农人打土井,有的挖水塘取水,但这些暂时设备往往不到一年就废了,这样“头痛医头”的方法治标不治本。

  华容县本年抗旱打了1200多眼井,20%出不来水。仅东山镇群强村一个村就打了67眼,处理全村人的饮水问题。华容县防办副主任余志木坦言,没有想到汛期会呈现这么严峻的大旱,曩昔精力更多放在防洪上,水利设备也首要是排涝、防洪,抗旱方面预备缺乏。

  监利县副县长胥金普也告知记者,在一贯偏涝的江汉平原,遍及盛行的一个观念:“小旱大丰盈,大旱小丰盈,小涝怕减产,大涝就绝收”。“旱季抗旱”、“湖区抗旱”,对水乡干部群众都是个新的检测。

  一些当地干部表明,本年水库、山塘蓄水偏低,必定程度反映出汛期抗旱预案仍是空白。水库是蓄水仍是放水?哪块土地能打出水来?要打多深?一系列问题和计划还有待科学论证。记者还了解,由于是丰水区域,许多当地没有抗旱专业服务安排,也限制了应急抗旱才能。

  当时,乡村不少年轻人外出打工,留守在家的大部分是中老年人,旧日全民总动员、“千里百担一棵苗”的抗旱形式已成为前史,有些当地抗旱服务安排 才能又缺乏,更添加了底层抗旱作业的难度。孝感市防办副主任李生权以为,在极点气候日趋频频的布景下,打造一支高效的农业专业化抗旱部队现已火烧眉毛。

  严峻“透支”的水利设备仍是抗旱的一个瓶颈。现在水利设备保证水平仍偏低,面对“根底软弱、欠账太多、全面吃紧”局势,以排涝设备为例,洞庭湖 区共有排涝装机67万千瓦,其间已建成的大型排涝工程36处,但这些设备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设备严峻老化,抗御自然灾祸的才能十分弱。湖北省防办 副主任胡正选说,这几年对大型灌区、水库排涝灌建造力度大,但还有距离,许多工程实践灌溉面积缺乏60%,常常是“有水无泵,有泵无渠,有渠不通”,有水 引不上来,有水灌不下去。

  水尽管抽到了河湖,却阻塞在“最终一公里”。南县大部分途径淤塞严峻,有252条550千米途径急需疏浚,长达4000米的新安运河里长满了杂 草,有些杂草深约1米。汉川市田二河镇党委副书记钟守则说,许多途径充溢杂草,镇里不得不花费20多万元来进行途径疏通,要不花再大的力气抽水也是白费。

  “上一年西南大旱,本年长江中下流大旱,南边抗旱或许将成为往后的长时间使命。”水科院抗旱减灾研究所副所长吕娟说,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布景下,强降 水、干旱等极点气候事情的概率都在增大,水乡缺水已非偶尔。传统丰水区域应重新认识本身水资源、水环境的改动,科学拟定水资源规划,往后要补的课还许多。

  “此次稀有大旱,降雨偏少是一个方面,垸内途径、湖泊调蓄功用下降也是重要原因。”南县水利局副局长姚岁月说,南县大部分天然湖泊成了良田和精养鱼池,加之泥沙淤积,湖泊面积锐减,削减调蓄水量4484万立方米。

  “本来湖泊多,下了雨能够留住水资源,再呈现旱情还有水可用。现在的状况是,假如呈现接连的强降雨,湖区很简单呈现内涝,有必要发动电排排渍,可一旦降雨削减,又没有水抗旱了。”姚岁月说。

  无独有偶,江汉平原曾被称为四湖流域,可是,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大规模的围湖造田,“插到湖心、收到湖底”,成果“人进湖退”,“四大湖”中的三湖、白露湖消失,成为稻田。很多围栏饲养的呈现,加剧了水源的严峻。“需求装水时它装不下,泄洪时又泄不出。”

  “不只江湖联系产生改动,用水的需求也在变。”吕娟说,曩昔旱灾只影响农业,现在影响扩展到工业、生态,成为可继续开展的瓶颈。忽视自然规律,忽视开展规律,难以走出水资源困局。

  一些底层干部以为,洪流漫灌的传统灌溉方法,现已不能适应当时的气候和农业生产局势,南边丰水区也要改动农业开展方法,大力开展节水灌溉,经过工程、技能、办理多种办法的归纳运用,进步水资源的使用功率,改动对水资源粗豪使用的现状。

  吕娟表明,这次旱灾再次警示咱们,首要要因水制宜,以防为主、防抗结合,科学编制抗旱及水利建造规划。别的构建水源主干工程系统,全面进步水利 工程抗御大旱的才能。加强农田水利根本建造。加速开展节水农业。实施最严厉的水资源办理制度,从供水办理向需水办理改动,从过度开发向合理开发、有序开发 改动,从粗豪使用向高效使用改动。从单一抗旱转向全面抗旱,从被迫抗旱向自动抗旱改动,有备无患处理好水资源问题,走出“靠天吃饭”的困局,才是治本之 策。

  从1949年至2010年61年的受灾面积数据来看,新中国建立以来,特别是近20年来,跟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开展、城镇化进程加速和全球气候变 化等,旱情旱灾产生频次添加、产生规模扩展、干旱继续时间延伸并呈现日益加剧趋势。与前史每次干旱进程比较,此次产生在长江中下流区域的干旱具有强度强、 继续时间长、规模广、影响程度重等特色。

  长江中下流区域受灾最严峻的前5年份别离为1978年、1959年、1988年、2000年和1961年。长江中下流诸省的旱情同步性较大,特 别是1978年,简直各省都是要点干旱年,流域受旱面积广,继续时间长。1978年受旱面积17716万亩,成灾面积7265万亩。

  1988年南边产生春旱,湖北从2月29日到5月5日的66天中,大部区域未下过透墒雨,受灾农田133.3万公顷,灾祸严峻的有66.6万公顷,旱死约20万公顷,全省130多万人、47万多头家畜饮水困难。

  2000年长江以北区域春夏连旱时间长,受旱面积大。其间湖北省呈现了前史稀有的春旱,夏收作物大幅减产,至5月底,湖北省农作物受旱面积278.7万公顷,成灾151.9万公顷。且2000年长江中下流区域旱季不显着,6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降水偏少,干旱继续。